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张周生

〔编者按〕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不明飞行物,俗称飞碟)在近些年来是科幻小说、电影的宠儿,一会儿是秘密武器啦,一会儿是天外来客的飞船啦,神秘得很!这不能简单地斥之为迷信,因为确实有人亲眼目睹嘛。但是“秘密武器”“天外客的飞船”之类的说法,虽然富有想象力,激发了一些人的幻想,可是毕竟难于令人相信、令人信服。关键在于对这种现象尚未认识,有待研究。

期发表了张周生同志的“UFO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文。文中把UFO解释为小天体进入离地面1000公里的电离层,在磁场作用下,游离的带电粒子产生的自激发光现象;并据此提出了预测。是否如此,可以讨论。因为科学上、学术上的问题,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讨论乃至争论,才能弄清楚、下结论。可喜的是,作者把UFO看作一种自然现象,并探索了它的机制。这样一来,“秘密武器”“天外来客的飞船”等的市场就小了,有助于破除迷信,宣传科学。文章思路清楚,通俗易懂,值得推荐。作者是位青年同志,今年二十四岁。

自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UFO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话题。这种频繁出现于世界各大洲上空的不明飞行物,引起了不少国家的科学工作者的重视。人们曾试图用发光昆虫群,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球状闪电甚至于外太空宇宙人所建造的飞行器来解释它们的存在,但至今仍未得到较大进展。

1977年开始,我着重研究了大量未作任何文字改动的原始UFO目击报告,利用我自己就是UFO目击者和具有一定的观天经验等有利条件,结合我所学到的天文、物理知识,采取先不抱任何成见的态度寻求UFO的出现规律,结果找到了许多别人未曾指出的UFO潜在的重要共性,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立的UFO成因见解,即大部分UFO现象是由一种复杂的天文、地球物理因素造成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看到过流星现象,这是太阳系中的一些小天体及物质尘埃穿过地球大气时,与空气分子发生强烈摩擦而导致的燃烧发光现象。由于地球高空大气十分稀薄不足以使小天体形成流星,所以流星现象仅仅发生在离地面一百公里以下的低层稠密大气中。那么,当这些小天体从离地面上千公里以上飞过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过去的理论没有对此作出过解答。人们的主观认为是:这对我们将不可能看到任何现象。我的研究(其中进行了许多模拟计算)则指出,UFO正是在这一区域所发生的宏观天像。

天文学的研究指出,很多流星体是由彗星分裂之后形成的,而彗星主要由气体物质所组成。早期形成的流星体,在漫长的太空历史中它们的气体已基本散逸完毕,保存下来的只是固体物质。而形成较晚、质量较大的流星体则至今保存着较多的气体物质。当它们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和X射线辐射将使它们外围稀薄的气体发生电离,即把本来不带电的中性原子或分子离解为带电荷的微粒,这样,小天体的表面就形成了一圈类似地球和其他行星大气外围那样的电离层结构。

当这样的天体从行星际空间进入地球磁场作用范围(距地面数千公里至数万公里)内的时候,虽然它们并不会与地球大气作用形成流星,但是其表面的带电粒子却受到地球磁场力的作用。力作用的结果使带电微粒陆续脱离小天体自身引力的束缚,形成一束从小天体表面上拉出的微粒流。

近代物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运动时,若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带电粒子仍作直线运动;当运动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时,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将成为一个圆。小天体与地球相遇时,其速度方向与地磁场方向呈一定的尖角,且地磁场是随着高度和不同纬度变化的所以进入地球磁场中的这些带电粒子,其运动是几方面运动的合成。一方面,微粒流保持有小天体最初带给它们的每秒数公里到数十公里的宇宙速度,另一方面,微粒流又受洛仑磁力的作用作圆周运动。合成的结果,微粒流在空间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回转半径不断变化的非封闭形的立体螺旋线。我们知道,带电粒子的回转半径与它的速度成正比,与磁场强度成反比,所以在高空中微粒流的回转半径是足够大的。原来聚集在小天体上的带电微粒各自具有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而现在它们所受的磁力作用一致,因而在形成粒子束时,它们便不尽地相互碎撞释放能量,形成自激辐射发光,这就同地球两极常见的极光的发光很不相同罢了。另外,碰撞只发生在粒子束前进的螺旋线路径上,我们从地面上看天空物体又只能看到其平面投影,所以在我们眼睛看来,天空中出现的就是一个巨大的发荧光,运动缓慢而无声音、形状为螺旋线的飞行物了。在很多情况下,具有一定宽度的线带互相重叠起来,我们肉眼难于分辨出飞行物的精细结构,只看到近乎椭圆、梯形等大的发光轮廓,从而就把它称作飞碟了。

根据这种UFO成因理论,我们可以解释大量UFO的出现特点和规律。

通过多年来的研究,我找出了许多能引起UFO现象的流星群,而对于它们的轨道数据是天文学工作者早就研究出来的,这样我就能够对UFO的出现作出比较详细的预报了。例如UFO的出现日期就是地球穿过这些流星群物质密集点的日期,UFO的出现方向对应于流星群轨道与地球轨道交点的方向UFO的视运动速度和大小则取决于流星体经过地球时的距离和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等。由于UFO发生在很高的天空,所以地面上数百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们都可以看到它。

今年6月上旬,我认定能引起UFO现象的一个流星群不久将再次与地球相遇,于是通过中国UFO研究协会向全国各地方分会和其他有关部门发出了预报,其要点如下:1981年7月10日至30日,尤7月24日至29日各地都有可能看到UFO. 此次出现的UFO将达到数倍月亮角直径,形状为螺旋线型或盘形,自旋缓慢,有明亮核心,边缘发银白色光芒,中心带彩色,运动方向为傍晚东至西,午夜北至南,凌晨西至东,最初发点当在天顶以北,每次可见数分钟到十几分钟。

根据目前中国UFO研究协会收集到的近五百份目击报告来看,7月18日开始,我国上空连续多天频繁地出现UFO,尤其是7月24日夜22时40分左右出现的UFO,我国共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数百万人同时看到,不少省市群众拍下了它的照片,据《甘肃科技报》报道,还有人拍下了一卷电影胶片,全国三十多种报刊杂志迅速报道了这次UFO的出现情况,美国报纸也报道7月24日晚在加利福尼亚州上空发现UFO这一时期内出现的UFO特点基本上都与预测的结果相符合。

8月20日,我再次公布了下期UFO预测结果,即1981年10月12日至24日,尤其是19日至23日我国各地将再次出现UFO现象。在10月22日我已收到了首批群众再次发现UFO的目击报告,情况仍与预测内容相符。

我认为,UFO的进一步研究,不仅能使我们知道未来日期UFO出现的情况,更能使我们得到许多有意义的科学资料,诸如太阳系内物质分布规律,各流星群的气体丰富度、所含物质的成分、质量大小,流星体在地球轨道附近时的运动速度、物质密集点,不同高度的地磁场强度、方向,天体的起源、演化规律等等,开辟一条研究宇宙物质领域的新途径,变神秘莫测的UFO为向我们提供科学信息的宇宙使者。

UFO现象是复杂的,我们不可能用简短的篇幅尽述地面观测到的各种细节问题,本文的目的也只是用通俗的语言简介它的成因机制。笔者也相信,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UFO成因机制有待于人们去揭开。总之,UFO绝非臆造和幻觉,而是有着它的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