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17日,在瑞典的斯德哥摩尔城举行的诺贝尔奖授奖大会上,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杰 · 渥尔考特 · 斯佩里(Sperry,Roger Wolcott)博士和加拿大出生的美国人戴维 · 哈贝尔教授以及瑞典的托尔斯滕 · 韦塞尔分享了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斯佩里因证明大脑两半球的高度专门化以及许多较高级的功能集中在右半球而获奖;哈贝尔和韦塞尔因研究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方面有所发现而获奖。

简历及荣誉

罗杰 · 渥尔考特 · 斯佩里,1913年8月20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1937年在Oberlin学院学习心理学,后毕业于哈佛大学。1941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动物学研究方面的哲学博士。1941 ~ 1946年,加入哈佛大学的生物学研究学会,在灵长目生物学的Yerkes实验室工作。1946 ~ 1952年,在芝加哥大学解剖学系任助理教授。1952 ~ 1953年,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从1954年起在加州理工学院任心理生物学教授。I960年,斯佩里被选入国立科学院,1963年被选入美国科学技术研究院,1974年被选入美国哲学学会,1976年被选入皇家学会,1978年被选为教皇科学院成员。斯佩里于1972年、1976年、1979年、1980年荣获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Kenyon学院、Rockefeller大学的科学级名誉博士。另外,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哲学学会、神经科学学会以及拉斯克基金会等分别授予斯佩里各种奖金和荣誉。

科学研究中的杰出成就

斯佩里从事神经学研究始于三十年代末期。当时他在芝加哥大学著名生物学家威斯(Paul A. Weiss)的实验室工作。最早传统的观念是把脑看成一个电话交换站,通过电线与各方面联系。但威斯把神经切断、弄乱,等到再生之后功能未见明显的差异。当时威斯就提出了“共振原则”和冲动特异学说,他认为冲动是特异的,但传导冲动却像广播一样依靠共振而不是直接传导的。斯佩里通过严密控制的实验,采用神经移植的方法,来研究神经功能可塑性和脑连接的选择性生长问题。他发现不但神经的功能是不可互换的,而且与传统的观念相反,脑的连接也是不可塑的。他的工作恢复了关于脑功能特异性的电路网络的电流释译原则,重新为脑外科实践确立了保守原则。此后,他进而研究神经网络功能特异性的发育原因。他发现中枢神经连接的生长是高度特异选择性的并精确地按照预定程序的。还证明经手术弄乱的神经纤维仍可自行分类,有选择地连接到规定的目标上去。于是,他在四十年代初提出了化学亲和力学说,认为神经元在早期发育中已形成化学性的标记物,通过对标记的识别,形成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个假说给脑发育、神经细胞的功能连接和细胞分化的发育原则之间的联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化学、遗传学带来了综合性的颇有远见的新观点。在这个学说的推动下,神经科学研究得到新的发展。而且,这个学说驳斥了过去对本能的反对性意见,把脊椎动物的组织分化原则深入到了单个细胞水平,并解释了决定行为的神经网络是怎样遗传和按照预定的程序发育成脑的,为脑 - 行为研究打开了广阔的前景。

四十年代末期,斯佩里为了驳斥电场学说及其他脑过程模型说,设计了一些新的精细的脑外科实验手术,并将研究神经生长的立体显微镜和一些精密的仪器应用到行为研究。他用脑皮层薄片交叉孵育和皮层在介电液中培植的方法驳倒了格式塔学派关于知觉的电场学说、Lashley的重复干涉构型学说及其他一些基于皮层内水平的过程的概念。由此维护了垂直的有组织的纤维环路原则。这一时期,斯佩里还提出了脑系运动发放说来解释知觉的位置恒定性,还以易化机构说来解释条件反应习得时形成的新的刺激 - 反应连接。

五十年代初期,选择性纤维连接学说对脑功能的重要性受到了先天性无胼胝体人及外科胼胝体切断术后并无明确的功能症状这些事实的冲击。当时所有的脑功能学说也无法解释胼胝体切除引起的困惑,于是斯佩里从1952年起转向大脑半球功能的研究。他与他的研究生Myers应用新的手术方法和一侧行为测验技术研究切开大脑半球连合部的猫和猴,发现了许多种症状,全属于脑的高级活动,如知觉、智力、记忆等等,而与运动协调无关。这个新发现解决了胼砥体的问题,并建立了分裂的脑、分裂的精神的模式,由此作为脑结构研究的基础。

六十年代初,斯佩里把裂脑研究扩展到脑连合部切开术病人(一般为癫痫患者)。他采用一系列精细的心理学实验方法测验了“裂脑人”(切断胼胝体的癫痫患者)的心理一行为活动,发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新现象,为研究人脑功能、脑和意识等问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正如授奖机构对斯佩里的研究成果所作出的评价那样:“他对大脑的研究‘十分成功地揭开了大脑两半球的秘密,并且证明这两个半球是高度专门化的,而且许多较高级的功能都集中在右半球。’”

斯佩里以精确的实验证实,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分工,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它具有语言(包括书写语言)的、理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它能说、写和进行数学计算,在一般功能方面它主要是分析,犹如计算机一样。在控制神经系统方面,它也是比较积极,执行任务较多而且起主导作用的半球。右半球则与知觉和空间有关,处理单项的事物而不是数理的排列。它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整体性和几何 - 空间的鉴别能力。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若以音乐为例,左半球负责旋律(或和声);右半球则负责节奏,对于语言,左半球分管词意和连续的一面,右半球分管声调。因此,人脑好比两套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控制系统,它们相辅相成,紧密配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发现语言功能绝大多数集中于左半球;而右半球缺乏较高的认识功能,所以一直认为左半球是占支配地位并且占优势的半球,右半球是从属的、劣效的半球。斯佩里用一系列精细的实验揭示,与先前公认的看法相反,右半球事实上在许多方面显然比左半球优越,特别是在具体思维的能力、对空间的认识能力以及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方面尤其是这样。在解释听觉的(声音)印象和理解音乐时,右半球也优胜于左半球。然而右半球几乎完全没有能力计算,只能做二十以内的加法,相对于左半球来说相形见绌了。虽然右半球在言语功能方面也不及左半球,但它能识别并理解简单的单音节名词的意思,不过不能领会形容词或动词的含意。右半球虽然不能写,但在认识空间和重现三维图像方面要比左半球优越得多。右半球在情绪的表达和识别方面也优于左半球。据此,斯佩里指出大脑两半球在功能方面具有高度专门化,而且许多较高级的功能集中在右半球,斯佩里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翻了左半球占优势的传统观念,同时在七十年代引起了一阵关于认识的不对称及其变化、相互关联的新研究。为此,授奖机构评论说,斯佩里的研究成果“使得我们能够深入地了解大脑的内部世界,他的大脑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大脑的更高级功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轮廓。”

理论上的贡献及哲学思想

斯佩里在理论上贡献主要体现在脑 - 意识关系的论述上,其中包括修改意识概念的学说。他的主要论点是:

1. 脑是一个巨大的突现新现象的发生器;这些突现出来的新现象对低层次的活动起着由上至下的控制作用。意识现象是脑过程的突现的功能特性,并在脑过程中起积极控制作用,由此产生着大脑皮层兴奋活动的流动模式。较高层次的精神模式和程序一旦从神经事件中产生出来之后,即有了自身的主观特性和进展,并以其自身的因果律和原则运行着和相互作用着,这个过程不同于并不能还原为神经生理学的过程。

2. 意识经验与活动着的脑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在脑过程基质的功能的关系中,主观特性才会出现和具有意义,主观的效应由脑活动而产生也因脑活动而存在 · 主观的统一性并不与一系列兴奋性的元件包括脑过程的基础相关,而是与所有的精神特性相关。有意识的主观特性在调节脑事件过程中发挥着因果性效应,也就是说精神的力量或特性在脑生理中行使一种调节控制的作用。

3. 意识事件通过神经的功能的构型和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决定着,精神的统一超越于生理,正像生理超越分子,分子超越原子以及次原子等等一样,精神的力量并不干涉神经活动,但随着神经活动而产生,脑和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脑的控制中枢,神经和精神层次之间进行着。虽然,意识现象是建于神经的或物理 - 化学事件之上的,但是,意识现象、精神状态是一个综合空间 - 时间 - 质量 - 能量的多元结合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意识、主观的特性不能还原成各子系统的特性,即较高层次(精神)的突现过程超越较低层次的(神经过程)实体并起着下向因果性控制作用。因此,精神事件和神经事件乃是不同种类的现象并受不同的定律控制的。

1965 ~ 1969年间,斯佩里又设计了精神 - 躯体相互作用的模型,第一次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在脑过程中精神事件如何对躯体事件实行因果性控制。

斯佩里在脑 - 意识研究方面的发现和论证,对行为主义者的假说作了有力的驳斥,使得七十年代对意识的研究有了转折。同时,他的意识理论为反对还原论的唯物论思潮,深入开展脑 - 行为科学研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惜,斯佩里走上了另一极端,以致他在哲学上主张精神一元论的精神主义。本来他的科学研究成果不但对辩证唯物主义作良好的补充和发展,而且对辩证唯物主义反对还原论作科学上的支持,但由于他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没有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终于走到了以强调精神作用为特征的精神一元论道路上去。尽管如此,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脑 - 意识关系、对丰富辩证唯物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尧官 方能御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