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一天上午,保罗 · 麦克里迪偷偷把家里那条10英尺长的橡皮筏推入长岛湾的海水中,此时他年仅8岁。待父母获悉发生的事时,这个以前从未航行过的小水手已驶离岸边老远了。幸而,保罗对风向和驾船的“感觉”与其胆量不相上下,他在海面上胡乱兜着圈子,最后总算慢慢拐了回来。

打那次处女航开始,半个多世纪以来,麦克里迪一直在独辟蹊径,孜孜以求、作为“人力飞行之父”,他发明了只靠驾驶员腿部肌肉力量驱动螺旋桨的飞机——这是在他之前的几千年中,人类梦寐以求却又每每完成不了的绝活。麦克里迪的人力飞机“神鹰”号,目前陈列于史密森学会所属的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紧邻莱特兄弟实现人类首次飞行的那架飞机%如此并排布置,无疑肯定了麦克里迪在飞行史上的位。

“神鹰”号获奖

为麦克里迪最著名的成就铺垫背景的插曲,发生在1976年。那一次,他偕妻子朱迪及3个儿子横穿新墨西哥度假。

当一家人坐在运货车内迤逦而行时,麦克里迪全无心思欣赏沿途的绮丽风光。他所挂念的,是即将到期的10万美元贷款:他已用人格作出保证,届时一定偿清。麦克里迪脑子里紊乱如麻,东思西想。他忽然想起英国实业家亨利 · 克雷默1959年设立了一笔5万英镑的赏金,用以奖励第一个建造只靠人力作动力,而能完成一英里航程的受控制飞行的飞机设计者。那笔赏金折合10万美元左右,足够帮自己偿还债务。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比恼火的债主纠缠着索账更刺激人的思维呢?麦克里迪开始冥思苦想这个问题。他一边开车,一边寻找灵感。他仔细观察天空中,留意到一只鹰舒缓地飞翔,毫不费力地盘旋着。麦克里迪估了估那鹰飞行的倾角及飞一圈所需的时间,算出其飞行速度和旋转半径。接着,他针对一只比此大得多的兀鹰,又做了同样的事情。随后,他还哄着儿子们记下别的鸟儿的飞行时间。

麦克里迪在脑海里,将各种飞行器的重量、翼展、马力与鸟儿做了一下比较。他突然想到个办法,仿照悬挂式滑翔机造出自己的飞机,在不增加飞机重量的前提下,使翼展扩大到90英尺。他估计,要保持这么一架飞机在空中飞行,所需能量将不会超过半马力,大致相当于一位强壮的自行车手产生的能量。“凭借如此小的动力飞行,似乎是不可想象的,麦克里迪说。然而,这种不可想象的事情,恰恰是他打算设法办到的。

麦克里迪只用了不到几周,便装配出了第一架这样的飞机“神鹰”号,这件新奇而轻巧的玩意儿重55磅,系用塑料、钢琴弦和铝管做成。96英尺长的机翼下,附着有一个经过改装的自行车框架,跟一个13英尺长的螺旋桨相连。

其他人为竞争那笔奖金,制作的飞行器比较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可能要花几个月才能修复。相比之下,麦克里迪的飞机数小时便能修好。鉴于消除缺陷需经过400多次试飞,何况其中很多试飞又以坠落而告终,这就成为一大优势。

1977年8月2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贝克斯菲尔德附近一座僻静的机场,“神鹰”被运送到位。布里安 · 沃伦,一名自行车手兼滑翔机飞行员,从容地爬入座舱。在几十个观众的欢呼声中,沃伦猛烈地踩动踏板,飞机立刻飞了起来,掠过那根10英尺高的杆子——它被用来标明规定的8字形航线的起点及终点。他略微倾斜地绕着位于第一条跑道尽头的标杆飞行。观众们高声呼喊加油,跟在这架灵巧的飞机后边奔跑起来,当沃伦第二次飞越标杆时,“神鹰”已处在12英尺高的空中,并且还在继续爬升。麦克里迪旗开得胜,捧走了那笔奖金。

寻找联系的天才

1925年,麦克里迪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这个羞怯、孤僻的男孩童年的许多时间,都花在了制作模型飞机上。他及时开始自己设计、制作别具一格的飞机,带它们去参赛。他14岁时做的一架以橡皮筋为动力的模型飞机,竟然在空中飞了约13分钟,从而成为一项世界纪录。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麦克里迪着手追求他的下一个爱好:飞竞技性滑翔机。1947年、1949年和1953年,他先后3次夺得全美高空滑翔锦标赛冠军。1956年,他成为摘取世界高空滑翔锦标赛桂冠的头一位美国人。事后听参赛者们说,麦克里迪当时简直“像神仙一样”在长空中翱翔。

人们还认为,他是一名狂热的竞技者,在别人不敢轻举妄动的恶劣天气,也坚持照飞不误。在一次国际性比赛临近尾声时,麦克里迪飞进了湍流。飞机被扰动得剧烈地颠簸着,失去了控制,眼看就要垂直跌落在一堵岩壁上。幸好在最后的一刹那,一股小小的气流才使他摆脱了险境。

滑翔机集中了麦克里迪最感兴趣的两门学科:航空学和气象学。1952年从加州理工学院接受航空学博士学位后,他所开始的首次严肃的商业冒险求得了类似的统一。他投身的“气象学研究公司”(MPI)受政府委托,开展有关湍流及天气调节的研究项目。

这项工作蛮有刺激性,它要求麦克里迪和同事驾驶小型单引擎飞机,进入雷雨云砧的中心。但他很快对此感到不满足,遂于1970年离开MRI除非涉足到广阔的知识领域,马上捣腾几个难题,麦克里迪永远不会快活。如他所说:“别人较善于抓细节,我更长于寻找联系。”

集思广益辟蹊径

麦克里迪善于联系的天才,在他1971年开办的费伦蒙特公司(现设在加州蒙罗维亚)中正式体现出来,该公司的研究范围甚广,从空气污染监测到高速直升飞机均有所涉足。它取得了成功,1988年总收入即达1700万美元——这,应当归功于麦克里迪和下属创造性地同时从几个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

再也没有比“瞄准手”更好的例子了。这是一架以电池做动力,靠无线电控制的便携式无人驾驶侦察机,看上去活像微型飞机。美国军方曾设想了一种用于同样目的的飞行器,由于是以汽油为动力,用金属制做,因而既笨重,噪声也大。为此,前模型飞机冠军麦克里迪集结了一班人马,这些人全都是通晓电池发动机、轻型结构、控制与制导仪器以及空气动力学的高手。

“通过让这帮人共同考虑问题”,麦克里迪说,“我们只花了很少一点费用,便研制出了满足军方大部分要求的无人驾驶飞机。”这种被命名为“瞄准手”的装置航程3英里,重量仅9磅,可以用手放飞和回收。如同费伦蒙特公司副总裁伊瓦 · 托姆巴奇所说,麦克里迪“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才能,将零碎的信息搜集起来。从中综合出一些完全出人意料的东西”。

几百年来,人力飞行屡屡使得无数英才一筹莫展。当有人请麦克里迪解释自己如何攻克这一难题时,他诙谐地说:“不就是缺乏经验呗。”言下之意不外乎是,他啃这块硬骨头时绝少带有先人之见*因而思想上具有灵活性,可以考虑种种独出心裁的可能性。

“保罗将人力飞行问题的实质归结于重量,”麦克里迪举荐去管理MRI的原滑翔机飞行员哈勒 · 谢尔维季说:“过去从来没人这么做。”倘若要谱写一首关于麦克里迪生平的曲子,那么,“过去从未有人做过”肯定是它的副歌。

就在“神鹰”大功告成不到两周,克雷默又宣布新设一笔10万英镑的奖金,授予第一位驾驶人力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人。1979年6月,麦克里迪立在英格兰福克斯通海滩上,向远处的法国眺望。在他身边,是一架比“神鹰”更为精致、轻巧、牢实的改型“信天翁”号。舱内坐着布里安 · 沃伦。

起飞十分顺利。沃伦以10英里的时速,掠过英吉利海峡波涛汹涌的海面,平稳地律动着朝前飞去。在跟逆风和湍流的搏斗中,沃伦差点陡然坠落下来。然而,他最终还是操纵着“信天翁”,于2小时49分后,在法国一侧距海边几英尺处轻轻着陆。

锐意创新竞风流

“信天翁”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成为麦克里迪人生的转折点。“人们表现出的兴趣,使我认识到了这类项自的象征性价值。”其它史无前例的奇迹,或许鼓舞着他认真考虑自己酷爱的创新。将太阳光转化为电力的光生伏打电池,便是其中一个例子。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使麦克里迪感到很不是滋味,他于是找到一个戏剧性的办法,来唤起人们对这种代用能源的注意。

其结果是“太阳挑战者”的诞生。这架轻型飞机的机翼下 · 排列着16000个太阳能电池,用来驱动电力发动机。1981年7月7日,它完成了许多专家认为难于办到的事。那是在巴黎一座机场的跑道上,“太阳挑战者”徐徐朝前滑动,逐渐加快速度,随即一跃而起,飞上天空。它在机场上空绕了一周,爬升至11000英尺,然后往英格兰飞去。离开巴黎4小时后,该机降落在英格兰海岸,距出发地点有163英里远*。“太阳挑战者”是当时仅有的一架靠自身动力爬升的太阳能飞机。

麦克里迪大受鼓舞,愈发精神抖擞地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1987年,刚并入通用汽车公司不久的休斯飞机公司找到麦克里迪,请他帮助设计一辆太阳能汽车,去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表演赛,麦克里迪欣然应允。

这次不寻常的合作的产物,是“太阳之光”——一辆低车身单座赛车。该车后部三分之二的外表面,为7600个太阳能电池所覆盖。1987年11月1日,“太阳之光”同23辆别的太阳能动力汽车一道,从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的达尔文出发,轰鸣着向南部约2000英里外的艾德莱迪疾驰。经过5天多的角逐,“太阳之光”率先到达终点,比离它最近的对手超前了整整23小时,令人叹为观止。过了些日子,在一次封闭性比赛中,它作为用太阳能作动力的地面运载工具,创造了一项每小时48.6英里的世界速度纪录。“太阳之光”在澳大利亚夺魁后,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费伦蒙特公司的部分股栗,并跟该公司签订合同,让其协助开发一种靠电池作动力的电动汽车。

这个项目堪称是麦克里迪创新方法的典范:一群有各种专业造诣的专家云集于此,被鼓励去寻找非正统的解决办法。所谓的“再生制动系统”就是一个例子——人的脚从加速器踏板上松开,不仅让汽车开始减速,而且还使电力发动机变成发送器,将能量抽送回电池备用。

被命名为“冲击”的样车,跟从前用来送高尔夫球的电动车大相径庭。它外观漂亮而花哨,8秒内即可将车速加大到60英里/小时,充一次电平均可跑六七十英里。这种车几乎不需要维修,不存在污染控制问题,既无离合器,也没有变速装置。预计到1995年左右,通用汽车公司将开始制造这种汽车。

“保罗是个思想上没有框框的人,”休斯飞机公司前副总裁霍华德 · 威尔逊说,他因“太阳之光”项目及“冲击”计划跟麦克里迪共过事。“假如有一天我们需要再次对汽车投资,我宁愿把资金倾注到他身上。”

恰如其分的象征

麦克里迪极富创见的思想,导致了也许是他最值得纪念的飞行器的问世。那是一种灭绝已久的飞龙目动物的复制品,由无线电控制,可以摆动双翼。这一念头萌发于1984年,当时,麦克里迪听说史密森学会正在摄制一部描写飞行演变发展的电影,他于是提出建议:影片中应当包括一件最庞大的飞龙目动物的复制品。经过两年时间的酝酿和制作,麦克里迪的模型仍旧只有那种生物实行翼展(36英尺)的一半。不过,它却是第一件,也是唯一的一件用摆动的机翼飞翔的飞行器。当不计其数的人在世界各地的影剧院里,凝神观看这部影片时,那一栩栩如生的标本在“死亡谷”上空盘旋与扑腾的壮观场面,将会从两个方面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惊叹大自然居然创造出这么一种生物,一是惊叹又有人几可乱真地使这种远古生物复现于眼前。

但是,麦克里迪之所以能够把这一梦想以及那么多别的梦想变为现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只要我想做某件事,”他说,“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离经叛道,悖于常理,我都会千方百计办到它。——你必须身体力行,大胆尝试,把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

[Reader's Digest,No1141 No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