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农村、名叫亚特兰大的婴儿艾滋病患者似已被治愈,这可能要归功于医生在其出生后30小时就启动了治疗。在第20届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性感染大会召开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儿科医生黛博拉 · 佩尔绍德(Deborah Persaud)表示这是同类疾病治疗的“首个记录详实的案例”。

佩尔绍德就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虽其本人未亲自参与对患儿的诊治,但对患儿血样的深入研究让她与同事发现,相当早期的治疗可能为这位年方两岁半的患儿免受严重感染奠定了基础。(出于隐私原因,患儿性别及其监护者信息未被披露。)

正如佩尔绍德介绍的那样,患儿是2010年7月在一家乡村医院出生的,当时母亲已怀孕35周,医生是在其临产时通过快速检测才发现产妇染有艾滋病毒(HIV)。由于是早产,医生决定将婴儿转送至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的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UMMC)。该中心对这名2天大的婴儿进行了单独检测,发现其携带艾滋病毒的RNA与DNA。医生决定在其出生后31小时让其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及另外两种抗 HIV 药物的混合物(即反转录病毒药物鸡尾酒疗法)。

佩尔绍德指出,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需要至少达六周的时间才能开展用于确定新生儿是否感染艾滋病毒所需的两项检测,而此次住院治疗让该婴儿获得了更为积极的检测和治疗。

实验室检测了婴儿出生后的第6、12和20天的血浆样本并确认其携有HIV。但到了29天,标准测试已无法检测到病毒,就像采用有效的逆转录病毒药物鸡尾酒疗法过后通常出现的结果一样。出于未知原因,婴儿的监护人决定在其18月龄时停止治疗。2012年秋天,当21月龄的婴儿回到医院时,UMMC儿科医生汉娜 · 盖伊(Hannah Gay)通过标准测试已无法检出HIV及其抗体。盖伊随后联系了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凯瑟琳 · 卢苏里亚加(Katherine Luzuriaga)以寻求帮助,后者转而请霍普金斯大学的佩尔绍德团队对血样进行刨根问底式检测以搜寻艾滋病毒尚存的蛛丝马迹。

佩尔绍德团队接受了早期治疗的婴儿,采用了系列超灵敏测试以筛查血样中的HIV病毒。团队首先测试了婴儿出生后24月龄的血样,研究人员只在其中发现了HIV病毒RNA的单一副本。这样的遗传学证据通常意味着该病毒副本存在缺陷,无法进行自我复制。为了评估婴儿是否携带具复制能力的HIV病毒,研究人员将婴儿的血液与未感染的CD4细胞(即表面有CD4+T分子的淋巴T细胞,是HIV的主要攻击靶点)进行混合并观察是否会产生新病毒,结果是没有的。在婴儿26月龄再开展的进一步检测中发现微量的HIV病毒遗传学痕迹,但这并未出现病毒自我复制所必需的“与细胞结合”现象。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NICHD)母婴与儿科传染病分部的负责人、儿科医生林恩 · 莫芬森(Lynne Mofenson)说:“我们非常兴奋,并计划开展新研究来进行评估。”

佩尔绍德在次日的大会分论坛上对她的发现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而她怀疑早期治疗阻止了会长期存在的CD4细胞库的建立,而这是潜伏HIV感染的温床:这些CD4细胞能避开免疫检测,并因为自身不会活跃地生产新病毒而不受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影响。CD4细胞库是病毒即使经过数十年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仍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在艾滋病流行的历史上,研究人员只报告过一个令人信服的案例,即艾滋病毒感染者蒂莫西 · 布朗(Timothy Brown)在停止治疗后病毒没有死灰复燃。佩尔绍德说:“我们相信,本案例正如布朗案例一样能激发研究兴趣,让我们踏上治愈艾滋病毒感染儿童的康庄大道。”

她承认,和布朗一样,这是一个N=1的发现,并表示孩子体内可能仍藏匿着被感染的宿主细胞,这也是为什么本病例被称为“功能性治愈”,而非根除艾滋病毒即“完全治愈”。她说:“这只是个案,我们肯定需要有更多的案例,也希望我们能有更多案例 。”

佩尔绍德相信,早期治疗能让其他儿童获得功能性治愈。“我们应该能够复制此次的成功,这对于儿科HIV感染和实现治愈意义重大。”莫芬森对此表示赞同:“消除儿童艾滋病毒感染的关键是‘先发制人’地预防感染。”

资料来源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