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细菌,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这玩意儿可能引发疾病,但科学家正致力于利用细菌来对抗癌症。有研究团队已揭示诸多原理机制,成功利用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细菌来瞄准和摧毁癌细胞。
利用细菌对抗癌症的尝试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当时被称作“癌症免疫疗法之父”的威廉·科利(William B. Coley)将链球菌注射到一名年轻的骨癌患者(不可手术)体内。令人惊讶的是,这种非常规方法竟缩小了肿瘤——可谓癌症免疫疗法成功的首例。
把细菌当抗癌药用的先驱威廉·科利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科利作为纽约纪念医院骨肿瘤科主任,给1000多名癌症患者注射了细菌或细菌产物。这些注射物被称为科利毒素。
尽管早期的细菌疗法引人畅想,其实际进展却很缓慢。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的发展让科利的工作黯然失色,医学界也质疑他的方法。
不过现代免疫学能为科利的许多工作正名,也让大家意识到:某些癌症确实对经过强化的免疫系统非常敏感,鉴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免疫疗法来帮助患者。
基于细菌的癌症疗法怎样发挥作用
科利开创的治疗方式利用了某些细菌在肿瘤内增殖的独特能力。肿瘤“微环境”的低氧、酸性条件和坏死组织为某些细菌的生长创造了理想条件。
理论上,只要细菌进入肿瘤微环境,它们就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或激活人体对癌症的免疫反应。但有一些难题阻碍此种方法被广泛应用。
安全问题是首要的,因为将活细菌引入患者体内可能造成伤害。研究人员必须小心地弱化细菌菌株,确保它们不损害健康组织。此外,控制细菌在肿瘤内的行为并防止其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也很困难。
另一个重大障碍是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细菌如何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如何优化细菌菌株,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同时把副作用降至最低?这是相当关键的难题。另一方面,我们也不确定用量问题——有些方法选择单一种类的细菌,另一些则可能采用完整菌落和多菌种。
多项新进展
尽管存在种种挑战,但合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该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家现在能对细菌进行编程,使其具备复杂功能,例如直接在肿瘤内产生和递送特定抗癌剂。
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可以克服传统癌症治疗的一些局限,包括副作用以及无法到达更深层肿瘤组织的问题。
很多新成果告诉我们,基于细菌的疗法针对某些类型的癌症尤显潜力。实体肿瘤,特别是缺乏血液供应且对传统疗法有抗药性的实体肿瘤,可能获益最多。
研究人员利用此类创新疗法治疗了诸如结肠癌、卵巢癌和转移性乳腺癌这样的高死亡率癌症。我们已取得有力证据证明:细菌治疗药物与常规免疫治疗药物的相互结合、作用可帮助人体对抗癌症。
这里列举一例振奋人心的新进展。根据2024年10月《自然》发布的文章,科学家改造了大肠杆菌菌株,使其能将肿瘤蛋白小片段递送至免疫细胞,从而有效地训练后者识别和攻击癌细胞。该方法成功缩小甚至完全消除了实验动物的肿瘤。
大肠杆菌已被用于将癌症肿瘤碎片递送至免疫细胞
通过利用前文介绍的原理机制,细菌疗法可以选择性地定植于肿瘤,同时很大程度上保护健康组织,从而有望克服传统癌症治疗的局限性。
当然,我们最终还需要人体试验来证明疗法是否有效,能否控制甚至根除癌症,以及它的副作用和毒性。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生物医学科学教授贾斯汀·斯特宾(Justin Stebbing)曾与同事研究发现:将部分细菌的细胞壁注射到患者体内,可以安全地助其控制最致命的皮肤癌,即黑色素瘤。
斯特宾认为,虽然围绕细菌的癌症疗法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它的前景正越发明朗。随着学界对肿瘤生物学和细菌工程的理解不断深入,癌症治疗或将迎来新时代。
资料来源:
Bug drugs: bacteria-based cancer therapies are finally overcoming barriers
END